對周期股不宜期望過高
對于市場預期的風格轉換,私募之間的分歧較大。星石投資表示,8月pmi數據顯示,中小企業復蘇強度較弱,經濟轉型升級壓力較大,進一步凸顯“調結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宏觀經濟企穩復蘇,經濟失速風險顯著降低,周期股有較強烈的估值修復需求。
從大部分私募觀點來看,由于流動性不佳,仍缺乏全面上漲機會。從容投資首席策略分析師鄭瑩認為,宏觀經濟穩健能為股市起到良好的托底作用。但在沒有增量資金入場的情況下,a股全面上漲的條件并不具備。特別是對于大盤藍籌來說,盤子大,消耗資金多,經濟數據向好只是持續上漲的必要條件,充分條件還在于增量資金。
有私募指出,周期股會有一些交易性機會。圓融方德高級研究員尹國紅認為,此輪加大投資的重點在于信息消費和一些局部刺激上,不再是全面開花式的投資,相應地對周期類行業的刺激效果有限。同時,周期類行業本身去庫存仍需要時間,這類公司業績不會有太大改善。加之周期行業股價仍處于下降趨勢中,因此對周期股期望值不宜太高,僅有一些交易性機會。
深圳國誠投資總監黃道林指出,新一輪投資肯定不是過去那種唯gdp式投資,按新政府的去杠桿邏輯,盤活存量講究投資效率是核心。因此,不要指望周期行業全面復蘇,這輪投資的機會是結構性的。
針對市場會否發生風格轉換的問題,有私募認為條件仍不成熟。昭時投資執行合伙人李云峰判斷,市場根本性好轉是個綜合問題,在目前階段不僅僅是通過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就可以決定的,不但需要減少政府對市場的直接干預,還需要司法、社保等體制同步改革,逐步恢復社會的投資和消費信心,才會有根本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