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添富基金研究總監韓賢旺
本輪全球性消費電子風暴的第一個毀滅性創造是計算機網絡和通訊兩大領域融合的深化,原先由傳統電信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構筑的產業壁壘最終在蘋果領導的智能移動終端革命中土崩瓦解。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有希望看到電視、汽車等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將智能化。
我們首先看到移動終端智能化快速提升,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再是夢想。智能終端已經不限于手機,蘋果創造的Pad引發了行業的平板熱,PC機行業的萎縮和筆記本不斷變薄等現象都折射出一個邏輯:互聯網進入移動化年代,增值服務對于客戶粘性而言越來越重要。
我們正處于一個智能終端普及的時代,據權威咨詢機構數據,2011年底,中國PC的保有量為3.2億臺,智能手機的保有量為1.3億部,平板電腦(PAD)的保有量為3000萬臺,并且,這幾類產品的滲透率都相當高。
在智能終端產業鏈上,目前主要有四種商業模式。
模式一:進入主流智能終端廠商的供應鏈。我接觸的為數不少的投資者第一反應是中國企業只是掙利潤很低的血汗錢,沒有技術含量,毛利率低。其實這是一種有色眼鏡。在全球分工體系中,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與國際巨頭合作,提供解決問題的優化方案,不斷獲取訂單,本身就是競爭力的體現,而且也是中國電子行業技術水平提高的標志。全球只有一個蘋果,但也只有一個三星和鴻海。在傳統電信設備業中,我們誕生了華為,在新時代再出現一批世界級企業也是大概率事件。
模式二:軟硬件一體化是大勢所趨。到了智能手機時代,蘋果開創了“Appstore+iPhone”的模式,本質上是軟硬件一體化,打通產業鏈的上下游:硬件終端粘住用戶,軟件服務平臺獲取用戶價值。這種軟硬一體化極大地增強了蘋果的競爭優勢,獲得了空前的商業成功。隨著粘性提高,消費者在iPhone上停留的時間越來越多,那么虛擬世界改變我們的實體世界的預言就會發生。Appstore就是一個核心,開放式的平臺意味著背后是數量眾多的軟件開放商,很可能進一步打擊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最后堡壘。
模式三:一云多屏是大趨勢。不同智能終端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聯動的,完全可以實現一云多屏。其實,國內已經有不少“一云多屏”模式的企業,這些企業提供云服務平臺,向不同終端屏分發。在目前階段,并非所有終端屏都可以實現商業價值,但這種模式可以建立起強大的競爭優勢:有些屏是用來變現價值的,有些屏是用來粘住用戶的。因此,這個領域很可能出現可以做大的平臺型服務企業。
模式四:優質內容/應用的價值越來越大。智能終端普及和多屏互動帶來的是傳播效應的快速放大,這對于優質內容和優質應用價值的快速變現非常有利。例如,一款移動游戲(憤怒的小鳥)可以瞬間風靡全球,一個好的娛樂節目(中國好聲音)可以在1個月內做到收視率全國第一。
尋找強者恒強的優質企業。展望未來,以上四種商業模式分別對應智能終端產業鏈上的四個不同環節(元器件-終端-平臺-內容),但共同指向各個環節上優質企業的強者恒強。我們可以去尋找至少抓住了一種商業模式的優秀企業,或者在某個細分領域抓住了一種商業模式的優質小企業,緊密跟蹤,陪同其強者恒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