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內A股市場有企穩反彈的可能,但出現趨勢性機會的概率不大,投資上應以防御為主,可著力于消費品、火電等四大行業。
王曉明圖片來源:東方早報
在A股7月下跌達5.47%后,基金從業者對股市的看法依然略顯悲觀。
興業全球基金公司副總經理、投資總監王曉明近日在同機構投資客戶交流中即指出,短期內A股市場有企穩反彈的可能,但出現趨勢性機會的概率不大,投資者應謹慎對待下半年市場,因為很難說市場調整已經結束。
在投資策略上,王曉明傾向于以防御為主,著力于包括穿越周期的消費品行業、成本壓力較小的傳統行業、受益制度性改革的紅利行業以及估值較低安全邊際較高的行業。
反彈空間有限
從目前整個市場估值水平來看,王曉明稱,目前是處于一個較低時間段,但是不能說是歷史最低水平。隨著企業盈利下滑,從PB角度來講還有一定的空間。
“個人感覺權益類資產肯定是風險程度比較高,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很難下一個結論說市場已經調整結束了。但是也不排除說,可能會在某些階段出現一些反彈。從整個市場整體來看,還是缺少趨勢性的投資機會。”王曉明稱。
“當前市場只是2008年的延續而已,市場高點在2007年已出現,到目前為止全是小波段。”王曉明認為,市場還是在尋找一個相對均衡的底部,只有尋找到一個趨勢性的時間段,找到新的產業性突破機會,整個市場才會形成比較好的大的反彈機會。
從整體宏觀經濟形勢上看,王曉明分析指出,首先要對外圍市場維持謹慎態度――美國經濟復蘇緩慢,而歐債在下半年將迎來償債高峰,整個市場外圍情緒和外圍需求整體上講還不是那么樂觀;其次,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徹底過去,從上半年來看,工業增加值、GDP增速、主導行業增速等都進入下降周期。
“從經濟的角度來說,‘三駕馬車’過去的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經濟轉型是未來的方向。但是轉型有困難也有陣痛,需要尋找到新的增長點。”王曉明說。
對于近期的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王曉明認為,雖然監管層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穩增長,但也只能使經濟下滑的風險后移,而無法改變大趨勢。“我們判斷,隨著整個政府,貨幣政策或者是財政政策的轉向,短期內會有一些短期企穩的跡象,但對整個市場來講,無論是經濟,還是股票市場,反彈空間都不大。”
從歷史上觀察,王曉明亦提到,可能一次降息甚至是幾次降息都很難對中國經濟增速產生逆轉性的影響。回顧2008年,下半年央行降了四次息,對經濟的拉動,短期來看并不明顯。王曉明認為,真正讓經濟重新復蘇是大規模的財政投資增加加上銀行的“放水”,降息或是降準在某一個階段或者某種程度上能夠緩解企業經營成本上的壓力,但是在傳統經濟增長模式下,其效果有限。
看好四大行業
王曉明認為,當前市場處于中短期都比較糾結的階段,未來經濟增速下臺階,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固定收益類投資機會確定性較強,但從五年來看,股市也有機可尋。“即使現在我們對整個市場看得比較悲觀,但是從中期來看,股票市場肯定是有機會的。”
至于未來的投資策略,此前早一些時候王曉明曾表示,在長周期的中國經濟轉型結構下,他偏向于將倉位控制在中等,投資具有穩定增長性和新經濟方向的行業,回避估值尚高且透支過多成長預期的股票。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年末王曉明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拿得最多的是金融業,由于判斷后市整體機會不多,因此以配置銀行股來防御。對于目前市場走勢疲弱的銀行板塊,王曉明認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銀行股票動態PB低于1,其安全性比較高,而且銀行股估值中包含了負面的預期,股價調整的空間不大。但由于目前經濟下行,所以銀行板塊的機會也不大。
此外,王曉明對興業全球基金今后的投資思路進行了進一步闡述。具體看來,王曉明看好四大行業投資機會。
第一大類就是需求穩定的大眾消費品。比如品牌服裝、食品飲料、醫藥、醫療服務、旅游、消費電子等,這些行業都會成為資金可能的避風港。“在經濟下滑當中,這些企業會相對穩定,但是并不代表沒有風險。不過從更長周期來看,也許這些企業能夠穿越周期。”
“第二類是成本壓力比較小的傳統行業,比如說火電。第三是受益于整個制度性改革紅利行業,像保險、證券、鐵路、郵政、三網融合等;最后就是興業全球基金一直比較堅持的,尋找下跌中安全保護的品種。”王曉明說。